我国小贷公司行业历经10余年的发展,虽然几经起伏,但在服务“三农”、扶持中小企业、助力普惠金融事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小贷公司增长规模持续放缓,经营环境也日益严峻,但仍能看到,行业总体上正逐步走向规范,在挑战中蕴含着行业转型机遇。
据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小贷公司2018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394家,贷款余额9763亿元,从业人数99502人。虽然小贷公司的机构数量仍在减少中,但小贷公司行业的贷款余额重现增势,相较于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133亿元,实收资本有所上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小贷公司行业在经历了近几年的规模持续下滑之后,经营业绩略有回暖。
机构数量递减 贷款余额上涨
当前,受到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的影响,小贷公司的经营环境仍面临着较大挑战。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我国小贷公司机构数量和从业人数在持续减少。
2018年6月末,我国小贷公司共有8394家,与2018年一季度的数据相比,减少了77家,与2017年年末8551家相比减少了157家。小贷公司从业人员数量也不足10万人,相较于2017年同期减少了8682人。
这表明,小贷公司机构的退出潮仍在继续。但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6月末,小贷公司机构的贷款余额出现了上涨迹象。相较2018年3月末,6月底,小贷公司的贷款总余额增长了133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155亿元。
在实收资本方面,2018年6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机构的实收资本为8449亿元,相较于一季度末的8381亿元,增加68亿元,相较于2017年6月末,增加了178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小贷公司行业在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双降的情况下,能实现贷款余额和实收资本的双上涨,这表明,我国小贷公司的经营略有回暖。虽然近年来部分小贷公司遭遇了一些发展瓶颈,但正规、合法经营的小贷公司仍有较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地区差异明显 重庆发展亮眼
从公布的31个省市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小贷公司东中西3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差异较为明显。东部省市继续领跑全国。其中,江苏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37家,位居31个省市之首。
在机构数量上,江苏、辽宁、吉林3个省份占据了绝对优势,是全国31个省市内仅有的3个小贷机构数量超过500家的地区。此3个地区小贷机构数量总和达到1670家,约占全国总数量的20%。
此外,全国小贷公司机构数量超过400家的还有广东省、安徽省和河北省。而天津、海南、青海、西藏四个省区的小贷公司机构数量则不足百家。
从贷款余额来看,东部12个省市贷款总余额为4702.4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8%。其中,江苏、广东两个东部省份发展靠前,贷款余额居全国前三序列,分别为902.72亿元和746.61亿元。
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贵州、青海、宁夏、新疆、西藏10个西部省市区小贷机构数量则为2184家,总贷款余额为3091.4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市近几年小贷公司行业发展迅速,成绩亮眼。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重庆市小贷公司总的贷款余额为1633.6亿元,实收资本为944.72亿元,两项指标均居31省市区之首。作为我国唯一一个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的地区,重庆市共有274家小贷公司,平均每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6亿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际上,重庆小贷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助推。据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重庆辖区共成立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53家,其中30家已获批接入征信系统,占比达56.6%。在重庆良好的金融政策和征信环境的支持下,阿里、百度、苏宁、海尔纷纷在重庆设立了互联网小贷机构。
提振行业信心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2018年上半年数据中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和实收资本虽有小幅回升,但整体上的发展速度与高峰时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行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但在挑战中也蕴含着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
从政策环境来看,小贷公司行业的市场环境正逐步净化。去年11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起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整顿“现金贷”等举措,为小贷公司市场环境正本清源,有利于市场良币驱逐劣币,这为正规持牌小贷公司拓宽了发展道路。
此外,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多元化、多层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对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的小贷公司,实际上可以切入差异化经营市场,找寻自身发展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小贷公司的定位与其他金融类企业有所不同,其主要在于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市场,为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的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当前,分散在我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正规小贷公司,为“三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了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疏通了普惠金融的“毛细血管”,已发展成为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面对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小贷公司行业从业者应坚定信心,坚持小额、分散和服务小微、“三农”的正确方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做好自身风险控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陈彦蓉